农技语

位置:首页 > 致富周边 > 科普

羊细颈囊尾蚴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科普3.22W
羊细颈囊尾蚴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1.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多悬垂于腹腔脏器上。虫体呈泡囊状,内含透明液体。囊体大小不一,最大可至小儿头大。囊壁外层厚而坚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虫体的囊壁薄而透明。肉眼观察时,可见囊壁上有1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为其颈部和内陷的头节,如将头节翻转出来,则见头节与囊体之间具有1个细长的颈部。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原体是泡沫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黄牛、绵羊、山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时还可以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本虫在世界上的分布很广,凡养犬的地方,一般都会有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细颈囊尾蚴是囊泡状,内含透明液体,卵壁上有一个向内生长具细长颈部的乳白色头带。羊、猪等吞食有卵囊的粪便而感染,卵孵化出的六钩蚴钻出肠壁血管,随血流至肝脏,进入肝实质或移至肝表面发育为囊尾蚴,有些脱落于腹腔附着于胃网膜、肠系膜上,经发育成熟。犬吞食含有细颈囊尾蚴的猪、羊肝脏后在小肠发育为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