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语

位置:首页 > 致富周边 > 科普

当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实况,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科普3.02W
当前玉米病虫害发生实况,玉米粘虫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温度和湿度对黏虫的生存率有一定的影响,黏虫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属于好湿昆虫。最适宜的温度为19~23℃,最喜欢的相对湿度为50%~80%,爱吃玉米和杂草,所以,在杂草众多的地方,玉米黏虫就会泛滥。在夏季,5—6月雨水较多的时候,就是二代黏虫发生的时刻。高温、低温都不利于黏虫的生长,甚至会因气温而死亡。黏虫的成虫昼伏夜出,喜食糖醋液等,趋光性较弱,但可以避免灯光;3龄后的幼虫具有假死性。

一年发生2~8代。成虫需补充营养,对糖醋液的趋性很强。成虫昼伏夜出,在黄昏至午夜活动最盛;成虫飞翔力强,每年均有几次远距离的定向迁飞。产卵喜产于麦子枯黄叶尖或叶鞘和被地下害虫为害而造成的枯心苗上。幼虫多在夜间活动取食。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习性。幼虫老熟后做土室化蛹。黏虫是一种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大害虫,黏虫对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雨水多的年份黏虫往往大发生。

粘虫属迁飞性害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宜可连续繁殖几代。每年春季从南方迁入,危害拔节~孕穗期的小麦,二代粘虫危害夏玉米,为害时期一般在7月,发生盛期在7月下旬~8月上旬。

玉米黏蟲多为暴发性、毁灭性的害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一生要经历成虫-卵-幼虫-蛹4个阶段,幼虫可以吃光农作物的叶片,咬坏作物的穗,造成农作物不再生长,导致减产。1~2龄的幼虫藏于作物心叶,昼夜取食,但因食量小,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5~6龄幼虫为暴食阶段,蚕食叶片,啃食玉米穗,对农作物造成极大的伤害。当一块田地玉米被吃光时,就会迁移到另一块田地中,一般地势低、玉米高矮不齐、杂草丛生的田地容易受到伤害。所以,3龄前是最好的防治时间,此时抗药性最弱,一杀即死。

玉米螟在不同地区发生代数不一样,一般一年发生2一3代,老熟幼虫在玉米的秸秆、穗轴、根茬里越冬。越冬代幼虫在6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羽化盛期是7月中旬。?成虫产卵盛期是7月下旬,卵期一般是5一7天。玉米螟卵孵化盛期约7月下旬,也就是玉米螟幼虫开始田间危害玉米的时期,危害最严重时期是8月初一8月下旬。9月份幼虫进入越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