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语

位置:首页 > 致富周边 > 科普

草莓炭疽病的危害症状,草莓炭疽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科普2.6W
草莓炭疽病的危害症状,草莓炭疽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草莓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土壤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传播、氮肥过量徒长,贪青晚熟利于病害侵染、多样性传播:借助气流、雨水、农事操作传播。

分生孢子靠地面流水或雨水冲溅传播,侵染近地面幼嫩组织,完成初侵染。在病组织中潜伏的菌丝体,第2年直接侵染草莓引起发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导致病害扩大和流行。

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5月下旬后,当气温上升到25℃以上,草莓匍匐茎或近地面的幼嫩组织易受病菌侵染,7~9月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菌传播蔓延迅速。特别是连续阴雨或阵雨2~5天或台风过后的草莓连作田、老残叶多、氮肥过量、植株幼嫩及通风透光差的苗地发病严重,可在短时期内造成毁灭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生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草莓连作地,给培育壮苗带来了严重障碍。

病菌以分生孢子在发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中越冬。在田间分生孢子借助雨水及带菌的操作工具、病叶、病果等进行传播。病菌侵染最适气温为28~32℃,相对湿度在90%以上,是典型的高温高湿型病菌。

病菌在病组织或落地病残物内越冬。翌年现蕾期开始在近地面的幼嫩部位开始发病,当气温升至25℃~30℃时,盛夏高温季节该病易流行。一般从7月中旬到9月底发病,气温高的年份发病时间可延续到10月份。

草莓炭疽病菌主要随病苗在发病组织越冬,也可以菌丝和拟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菌丝体和拟菌核发育形成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靠地面流水或雨水冲溅传播,侵染近地面幼嫩组织,完成初侵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