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语

位置:首页 > 致富周边 > 科普

马铃薯黑痣病田间如何诊断,发病特点是什么

科普1.74W
马铃薯黑痣病田间如何诊断?发病特点是什么?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均和;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

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构树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弯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呈现。严重时,茎节腋芽发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发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外表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防治方法。1、选用无病种薯,培养无病壮苗,树立无病留种田。2、发病重的区域,尤其是高海拔冷凉山区,要特别注意适期耕种,防止早播。3、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人生石灰等消毒

1.轮作倒茬。与玉米、荞麦、豆类等作物进行3年以上倒茬。2.选择良种。选择的表面无黑色菌核的种薯。3.选择地块,推广垄作。4.播种要选择适时晚播、适当浅播,缩短出苗时间,减少幼苗与土壤中病原菌的接触,降低病菌侵害几率。

主要危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幼芽染病,有的出土前腐烂成芽腐,造成缺苗。出土后染病初,植株下部叶片发黄,茎基形成褐色凹陷斑,大小1-6cm。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灰色菌丝层,有时茎基部及块茎生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块状或片状、散生或聚生的均和;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形成立枯或顶部萎蔫,或叶片卷曲呈舟状,心叶节间较长,有紫红色色素出现。严重时,茎节腋芽产生紫红色或绿色气生块茎,或地下茎基部产生许多无经济价值的小马铃薯,表面散生许多黑褐色菌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