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语

位置:首页 > 致富问答 > 有问必答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问: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物为核盘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病菌以菌核在土壤、种子或病残体上寄生、越夏、越冬。当年10—12月,如果土壤湿度较大,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在幼苗内越冬,形成第1次发病高峰;次年2—4月,随着气温的升高和雨水的增多,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其释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子囊孢子萌发产生的菌丝可直接从植株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形成第2次发病高峰。田间传播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从而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瓣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粘附在茎上,从而引起茎杆发病。另外,已发病的茎杆、枝叶与无病的茎杆、枝叶接触也会引起病害的再侵染。综合防控技术1农业防治1.1轮作换茬。实行稻油轮作,因为菌核在水稻田中浸泡1~2个月后就会腐烂;旱地油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可减少菌源。1.2选用抗病、耐病品种。甘蓝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抗病。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杂交、高产、抗倒、耐渍良种,目前主推油菜品种有中双9号、湘杂油6号、丰油701等品种。1.3选好苗床,整好大田地。苗床应选择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等旱地。但十字花科蔬菜地不宜作苗床。稻田在水稻乳熟期末时,即开沟排水达到谷黄田燥,以保证整地质量,按时移栽。前作水稻收割后及时翻耕,耕深20~23cm以上,开好围沟和腰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沟干。在此基础上开好厢备好土地,以备栽苗或播种。1.4健身栽培,改善油菜生态环境,提高油菜植株抗性,如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清沟防渍。在易发病的开花期将病、黄、老叶摘除,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提倡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配施磷钾肥及微量元素,施用腐熟的有机肥,防治脱肥早衰及倒伏,及时中耕或清沟培土,防止病菌蔓延,减轻发病。2药剂防治2.1搞好预报。加强油菜病虫田间调查,抓好油菜菌核病监测预警工作,及时预报油菜菌核病防治适期。2.2防治策略。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指标是茎病株率1%以下、叶病株率10%以上。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确定,且药液要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

2.3药剂选择与用法。一是选择生物农药,如盾壳霉、木霉等,将其施入土壤中。二是选择化学农药,可选40%菌核净(原名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粉剂2000倍液,上述药液用量为1500~1875kg/hm2。